昨日,河南省糧食行業協會在鄭主辦了一場2013河南糧食行業春季高峰論壇,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、河南大學經濟學院名譽院長耿明齋等專家學者就糧食供應、土地保障等做了探討。
糧食
國內緊平衡可能是長期態勢
李國祥表示,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,日常生活中奶制品、肉、魚等消費品的增加,我國城鄉居民家庭的糧食消費量正逐年遞減。
盡管近年來我國人均消費糧食減少了,但糧食供求關系新的格局已經形成,國內糧食供應與需求將長期處于緊平衡狀態。
他分析,1998年,中國糧食總產量達到5.12億噸,除去凈出口的200萬噸,國內當年新增糧食供給量5.1億噸。當時,糧食市場明顯過剩,引發糧食價格1999年后多年低迷、農民賣糧難的問題,這意味著當時中國糧食年消耗量明顯低于5.1億噸。到2012年,我國糧食總產量達到5.9億噸,同時進口糧食超過7200萬噸,新增糧食供給超過6.6億噸,但是糧食并未出現明顯普遍過剩。
土地
農村宅基地自由買賣有必要
論壇上,耿明齋說,隨著中原經濟區建設的深入,新型城鎮化、工業化與種糧“爭地”的情況必然會出現。這就要求我省必須解決好經濟發展與保糧食的問題。
他認為,農村的宅基地浪費了一定的土地,但在將這些宅基地轉變成可耕地的過程中,并不能夠違背農民的意愿,讓大家都遷徙到大中城市中去。在新型城鎮化過程中,政府應制訂一套讓農民自愿到新型城鎮中去發展,又不回農村繼續建造房子的好政策。這個事情如果想做好,就應該實施農村宅基地的自由交易。
一旦農村的宅基地可以買賣了,便會增加農民改變生活方式的意愿,也給了農民進入到新型城鎮中去生活、生存的資本。